所在位置: 首页>  党史书廊>  党史故事

谭竹青

2021-09-06

她情系百姓,一心为民的精神赢得了群众的赞誉,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谭竹青是吉林省长春市人,汉族,1931年5月出生,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197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12月3日因病逝世。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谭竹青担任东站十委社区主任工作,一干就是48年。几十年来,她始终坚持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在她的带领下,社区群众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使东站十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创业之初,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流动资金,谭竹青就拿出自家所有的积蓄450元钱,这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她的行为感动了街坊四邻,大家东拼西凑筹齐了钱。为了省钱,她带领委里的退休职工和待业青年拉着手推车起早贪黑,走街串巷捡砖头,到伊通河里挖沙子,光着脚丫脱土坯,到工地要旧木料。材料备齐了,谭竹青又拉来自己当科长的丈夫盖房子。看到这种情况,周围居民纷纷来献工。就这样,东站十委的第一家集体企业--“如意小吃部”开张了。此后,谭竹青又带领大伙开办了服装厂、制鞋厂、印刷厂、皮革厂、装潢公司等17家集体企业。手里有了钱,谭竹青和居委会成员为群众排忧解难就有了条件。委里投资建了3条柏油路,种草、栽树、修花坛、盖凉亭,建起社区服务中心、益寿院和托儿所。同时,还为老人、幼儿、残疾人、困难户和普通居民提供一系列服务,为每个家庭建立医疗档案和医疗优惠卡,生活困难者可以享受免费医疗。居民有病就医、室内装修、水暖安装、紧急用车等20项日常生活需求,不出社区就可享受服务。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是谭竹青为居民办事的原则。一段时间以来,职工下岗很多,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因此,再就业工作被称为一号工程。面对“下岗、下岗,一家双下岗”的十委居民生活处境,谭竹青劝大家要稳住心:“厂子没了,还有委里,如今党和政府有了难处,这就是咱委里天大的事。我们要为政府分忧,为民解难,实现有下岗无失业。”

谭竹青亲自挂帅,成立了下岗再就业指导小组,设立了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站。为了解职工情况,谭竹青和社区成员分片包干逐户进行调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为使下岗职工掌握一技之长,十委举办了美容理发、服装裁剪、家政、烹调等培训班。在努力拓宽街委企业、社区服务网点等就业渠道的同时,谭竹青还采取措施,鼓励下岗职工自主创业,生产自救。几年间,十委社区安排1000多人次的下岗工人、居民亲属就业,实现了谭竹青制定的“有下岗无失业”的目标。

2000年,长春市决定取消“马路市场”,东站十委的许多企业都将被拆除,这对社区经济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已近古稀之年的谭竹青决定改变思路,走招商引资的路子,兴建室内市场。经过不懈努力,一个使用面积3500平方米的综合市场终于建成了。这是长春市第一个由社区居委会兴建、管理的市场。谭竹青以她情牵社区,心系居民的公仆情怀,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的精神,使东站十委的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东站十委17家企业固定资产3000万元,年创利税65万元以上,实现年产值1200万元。1985年以来,累计向国家缴纳税金680余万元。

谭竹青在保持党性、修身律己方面,严格恪守着共产党人的本色,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上个世纪80年代,谭竹青曾有过4次招工提干的机会,哪一个都比居委会主任的工资高。她是1948年参加工作的,按条件可以享受离休待遇。但是,为了社区居民的利益,她主动放弃了。十几年来,按照街道办事处经济承包合同和计划生育等单项承包合同规定,她理应得到奖金15万元,可她硬是把钱全部拿出来,用在十委经济发展和救济困难户、军烈属上了。

从青丝到白发,谭竹青把毕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她所钟爱的事业。在近半个世纪的居委会工作中,她鞠躬尽瘁,任劳任怨,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了一流的居委会工作业绩,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她多次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等荣誉170多项。虽然,她不幸离去,但她用执著奉献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她崇高的品格和时代风采将世世代代传承下去。2009年7月8日,在长春息园谭竹青纪念墓雕揭幕,同时谭竹青的骨灰在此安葬。谭竹青的铜像旁的红色大理石刻着“小巷无名惊天下,竹到凌云老更青”。

(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