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党史书廊>  党史故事

蒋筑英

2021-09-06

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他把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融于一身,是精神文明的典范。他一生奋斗不息,在光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的成就,他旺盛的革命干劲和饱满的生活激情令人感动。他因长期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党和政府给予他极高的评价,授予他“为科学事业献身的典范”荣誉称号。

蒋筑英,1938年8月13日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祖籍浙江省杭州市。195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在大学期间,他学习勤奋刻苦,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掌握了英、俄、德、日、法五门外语。他每年都因学习成绩优异领取学校发放的助学金。由于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他是靠人民助学金完成自己大学学业的。蒋筑英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生育我者父母,教养我者党”。

1962年,在他大学毕业前夕,母亲来信催他回上海或杭州工作。蒋筑英知道中国最大的光学基地和最著名的光学科学家都在东北,他只有在那里才能发挥自己的专长,从而实现报效国家的愿望。因此,蒋筑英立即提笔给母亲回信,详细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和打算。他来到长春,考取了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著名光学科学家王大珩的研究生。

蒋筑英选定了光学传递函数这一开创性的研究课题。1965年,他在老一辈科学家的指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建成了国内第一流的光学检测实验室。此后,他又在光学传递函数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要成就,先后解决了国产镜头研制工作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在光学机械检测领域里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撰写的《关于摄影物镜光谱透过率》一文对中国的电影电视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70年代,我国彩色电视的复原技术十分落后,导致颜色失真严重。针对这一问题,蒋筑英就与导师王大珩一起攻关,提出了彩色复原质量问题的新方案,最后攻破了这一技术难关,使人们得以看到图像清晰、色彩逼真的彩色电视。蒋筑英非常注重科研成果的实际运用,他帮助国内许多光学仪器工厂解决了生产上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和困难,成为中国在光学传递函数的计算、装置、测试以及编制程序、标准化等方面的专家。

蒋筑英不仅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出众的才华,而且在对待同志、荣誉和个人利益上还有着坦荡的胸怀和高尚的风格。他第一次出国时,用省吃俭用积攒的外汇给所里买了一台英文打字机、一部录音机、二十台电子计算器和一些光学器材。1982年2月25日,他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20年里,他一直无怨无悔、勤勤恳恳地工作。他虽无一官半职,却十分关心群众的疾苦,被人们誉为“不管部长”。1982年6月,在蒋筑英生命的最后四天里,他还收拾了新建的试验室,修好单位院里被破坏的柏油路面,帮助同事家里修理下水道,又忍着疼痛瞒着家人和单位到成都替一位家有急事的同事出差。飞抵成都的当天晚上,他就立即召集验收组的人员开会直到深夜11时。次日一大早,他就换乘两次公共汽车,步行了三段路程,赶到工作地点,忍着病痛开展工作。由于劳累过度,6月14日深夜,他因腹痛难忍被送进医院。但终因长期积劳成疾,经抢救无效,于6月15日去世,终年43岁。

在蒋筑英去世后,中共吉林省委根据他生前的表现和愿望,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并号召全省共产党员向蒋筑英学习。国务院追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聂荣臻元帅称赞他是“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