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党史书廊>  党史故事

颜德明

2021-09-06

颜德明,号累绵,湖南省攸县黄斗桥镇人。幼时家贫,5岁丧母,随父替窑主挖煤为生。其父颜四九因常年劳累,身患重病,难以维持生计,只得把10岁的女儿送给人家当童养媳。为了让儿子有出头之日,他仍拖着病体挖煤、运煤,把颜德明送进学堂读书。

1926年,攸县境内因军阀之间战争频繁,交通受阻,煤价下跌,窑主以煤炭支付工人工资。父亲让9岁的颜德明辍学随他去运煤。每天挖了一天煤后,父子俩还得往返20多里路,挑着煤往河边的运煤船上送。贫病交困的颜四九不久便溘然而逝。

父亲去世后,颜德明只好随外婆生活,不满10岁的他,每天仍然挑着破煤筐,沿着父亲走过的崎岖小路,往返于煤窑与河岸之间运煤糊口,不到两年,外婆又去世了。几年中失去3位亲人,12岁的德明只身一人,孤苦无依。

1930年9月,红十二军攻克攸县,开辟了攸县东乡苏区,领导穷苦农民打土豪,建立革命政权和群众组织,穷困多难的遭遇和革命宣传的感染,使13岁的颜德明主动参加了黄斗桥一带的革命斗争,不久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

1931年,白色恐怖笼罩着攸县城乡。为了壮大红军力量,地下党组织把不少青年积极分子送入红军。3月,颜德明同村的青年伙伴颜昌其、贺启东也光荣入伍了,颜德明再也按捺不住,找到村干部要求参加红军,村干部见他年小力单,说啥没答应。一天夜深人静时,颜德明离家出走,他沿着坎坷的山路,迎着激烈的枪声,去寻找红军。终于在龙会的一座山头阵地上找着了攸县红军游击队。队长叶德明见跑来一个衣衫褴褛的孩子,就大声问他:“你上这干什么?”颜德明大声说:“我要当红军!”叶德明看看这不够步枪高的孩子说:“你能干什么?”边说边让他赶快回家。颜德明满眼含泪诉说着自己遭遇,再三央求队长收留他。听着这个苦穷孩子不幸境遇,队长让他当了游击队的司号员。

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行军打仗颜德明从不掉队。不久,游击队把他送入县委青年干训班,结业后被派到攸县任儿童局书记,后调任湘赣省委儿童局书记。1933年颜德明又被送入湘赣省委永新团校学习。结业后,经颜德明再三要求,重回部队,在红六军团红十七师四十九团任青年干事。他随部队翻山越岭,行军作战,参加了五里山、梅花山、松山、里田等一系列战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红六军团奉命西进,执行长征先遣队的任务。1934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从永新县牛田区出发,在国民党部队围追堵截的困境中,途经湖南、广西,一路行军,一路战斗,向黔东和湘西交界处挺进。这时颜德明已转为中共党员,被调任红六军十八师五十三团政治处青年干事。他晚上随队行军,白天参加战斗,部队在宿营地驻扎后,他顾不上休息还要走村串户,发动群众,组建基层政权,动员青年参军。部队在湖南新化县境内休整,仅七天时间,由他带领几名同志动员了近千名青年入伍。

10月,红六军团与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团在贵州印江县的木黄会师,此后两支部队联合行动,向湘西进发。颜德明在进军中,奋勇作战,曾参加过龙家寨、陈家河、桃子溪等战斗,并追击敌人至湘西的慈利县。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离开湘、鄂、川、黔根据地北上长征。部队经湖南、贵州、云南、西康,爬雪山、过草地、艰苦跋涉近1年,终于在1936年10月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长征后期,颜德明由机关下连队,任连指导员。他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率领连队英勇奋战,不怕疲劳,忍饥挨饿,以顽强的意志,胜利完成了随部长征的任务,到达陕北。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颜德明又走上抗日救国的最前线。8月底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颜德明调到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司令部任侦察科长。不久,三五九旅东渡黄河,奔赴前线,转战山西、河北等地。颜德明在带队深入敌后侦察作战中,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机智勇敢地完成任务,几次受到首长的表扬,并出席过三五九旅的党代表大会。

抗日战争初期,虽然实现了国共合作,但是国民党顽固派却在暗中勾结日本侵略军,对我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给党中央、部队和人民在生活上造成了很大困难。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党中央号召边区军民掀起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三五九旅奉命开到南泥湾开荒屯田。颜德明被调离旅司令部,到七一九团一营任营长。

1941年3月,颜德明率部进驻史家岔,一方面警戒洛川、宜川之敌,一方面垦荒屯田。史家岔是一条蒿草遍地、满目荒凉的山沟。颜德明带领的一营不少战士是青年学生,初到人烟绝迹的地方抡镢开荒自然有些畏难和不习惯。颜德明和营教导员闫化一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并以身作则,带动全营官兵积极投入大生产运动。当时虽已届耕种季节,但春寒料峭,大地仍积着几寸厚的冻土。为了完成每人20亩的开荒任务,颜德明和战士们同吃同住,顶风冒雪,披星戴月上山开荒。双手磨出血泡,胃病复发他都咬牙坚持,没休息过一天,新婚的妻子来了,只住了几天,他就催着她踏上了归程。多一份辛劳,多一份成果。在他的带领下,一营终于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开荒任务。史家岔山上山下,梯田层层,坡地连片,播种之后又渐渐披上一层新绿。这一年秋天打下的粮食,除了自给还上交了不少。

解决了吃饭问题,颜德明又带领全营官兵搞起了副业。他发动战士,就地取材,办起了油坊、豆腐坊,让会编织的战士教大家用芦苇编炕席、筐篮、篓子;用猪毛泡石硷制成牙刷;用枣木条截成小块磨平后钻成小孔制成钮扣;用桦树皮和葛藤编成斗笠,除了部队自用,还把多余的拿到集镇上销售。

为了进一步改善部队的生活,颜德明还带领战士,就着山坡挖出一排排宽敞、明亮的窑洞,窑洞前后的空地种上蔬菜,在山脚下盖起猪圈、牛棚和许多鸡舍。仅仅二年,往日荒凉的小山沟变成了粮食满仓、牛羊成群的富庶的“小山村”。

1943年初,七一九团一营奉命移防富县交道镇。这里距敌仅2里左右,又是西安通向延安的必经之地,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警戒任务很重。在这里,颜德明除了部署部队防备顽军的突袭,还利用空闲组织部队开展投弹、射击、刺杀和迫近作业四大技术训练,使部队的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同年6月,周恩来副主席要率百余人乘四辆卡车经交道镇返延安参加全党整风。为了保证周副主席一行人的绝对安全,颜德明和教导员闫化一、副营长陈国林反复研究,周密部署,先后两次化装到车队必经之路进行侦察,并做好应急准备才算放心。周副主席抵达交道镇境内,颜德明一清早就带了化装的干部、战士去迎接,把周副主席一行护送到营部驻地,并向周副主席汇报了部队和生产情况,周副主席满意地握着他的手说:“好嘛,好嘛!顽固派别想用军事封锁困死我们。”事后,颜德明像个孩子似的见人就握他的手,并笑着说,这是周副主席握过的手,充分反映出颜德明对周副主席的诚挚热爱和崇敬之情。

1944年秋,颜德明调任三五九旅七一七团副团长,直至抗日战争胜利。

1945年秋,为了执行党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巩固华北”的战略方针,颜德明刚走下抗日战场,征尘未拂,又随三五九旅干部团挺进东北,踏上了解放战争的征程。

颜德明到东北后,被吉林省工委分配到吉林市组建地方武装—吉林保安队。部队组建后分为三个总队,颜德明任一总队长,政委是段竞。这支部队战士大部分是从社会上招来的,成份复杂,军纪涣散,违纪情况时有发生。为了改造、巩固部队,打仗时颜德明居前指挥,带头冲锋,既当“团长”又当班长;平日亲自讲课,向新战士讲人民军队的宗旨,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累病了他仍坚持工作,终于把这支部队改造成能拉得出的过硬部队。

1945年11月,颜德明率吉林保安一总队进驻桦甸,将部队分为三个大队,一、三大队驻桦甸,二大队驻永吉的口前。一大队原是由地方武装改编的,大队长系土匪出身,改编发枪后企图叛变,颜德明发觉后机警地作了布置,命警卫排把大队长抓了起来,后送吉林军区。之后,颜德明对部队进行了整顿教育,逐渐使部队安定下来。

1946年2月,吉林保安队奉命改编为二十四旅,一总队改编为七十二团,颜德明任七十二团团长。此后,颜德明率七十二团以桦甸为基地,在吉南地区开展群众工作,参加剿匪斗争。5月28日,我军实行战略转移,吉林市党政军机关撤到桦甸县横道子。根据省委建设东满根据地的决定,成立了中共吉南地委、吉南专署和吉南军分区。二十四旅司、政、后机关兼吉南军分区。七十二团即在吉南军分区指挥下,独立作战。当时机关和部队都驻扎在桦甸松花江东狭小的山地间、村镇里,给养困难,环境艰苦,又处于敌强我弱,战斗频繁、激烈,到年底二十四旅减员过多,每个团只剩下两营左右兵力。

1947年1月8日,颜德明指挥七十二团配合警备二旅一团,收复国民党占据的桦树林子据点后,上级决定,将七十团和七十二团合并,部队新番号为七十团,颜德明任团长,黄佑陵任政委,副政委李钦哲。

部队改编后,干部、战士的思想问题较多。原七十团是在长春建立的部队,几年中转战各地,战斗力较强,所以一些官兵有些傲气。原七十二团不少干部、战士又对取消原番号同七十团合并有些不服气。同时,连以上干部又来自不同部队、不同地域,思想习惯、工作方法不尽相同,因而不时发生一些纠葛与磨擦。为了使改编后的部队团结一致,共同战斗,颜德明同其他团干部一起,对部队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他同连以上干部逐个谈话,并且逢会就讲团结,号召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为一个目标而奋斗。部队终于消除了隔阂,融成一个整体,保证了战斗任务的完成。

1947年2月,东满独立师组成,颜德明的七十团改编为独立师七团,颜德明任团长,黄佑陵任政委。此后,几个月打了十几次仗,却有半数以上只赶走了敌人没有缴获,有两次虽有缴获却伤亡较大。原因是部队训练少,素质差。颜德明决心在战斗间隙对部队进行系统的整顿与训练。训练内容主要是射击、投弹、刺杀以及编队、包围、迂回战术等。在训练中,颜德明亲自写教案、讲课、示范指导,起早贪晚,有时饭都顾不上吃。功夫不负苦心人,训练取得好成绩。在磐石永宁训练考评中,全团投弹成绩平均达到33.5米。除了抓军训,颜德明还十分注意部队的政治思想教育。部队驻永吉岔路河时,在全团开展了诉苦教育。颜德明到一连蹲点指导,使一连成了全团诉苦教育的典型连队。整顿与训练,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政治素质与作战能力。

1947年夏,颜德明率七团参加东北民主联军开展的夏季攻势。6月,他率团在五家子截击敌六十军暂二十一师从海龙镇回逃吉林市,激战1昼夜,歼敌500余人。

1947年9月,东满独立师编入十纵队,颜德明的七团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十纵队三十师九十团,颜德明任团长,谭天佑任政委。同年秋,颜德明率部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发动的秋季攻势。

1947年10月中旬,九十团奉命参加攻打德惠的战斗。部队从吉林外围出发。当日风雪交加,颜德明率部顶风冒雪快速行军75公里,赶到德惠城郊。当天下午,颜德明安置好部队后即率团、营、连干部到前沿阵地观察地形,黄昏后又到近敌30米的城墙外壕前观测敌火力配置。德惠城守敌是国民党部队暂五十三师十八团和保安队共2000多人,我方是3个团。师部决定,八十八团、八十九团主攻南门,九十团助攻东门。20日黄昏攻城战斗打响,30分钟后九十团突击连突破敌阵,占领城墙上的碉堡。颜德明紧跟突击连跃上城墙指挥部队,部队进城后投入巷战,攻占了敌指挥所—天主教堂,俘虏了敌十八团团长潘贵森。攻城部队4小时占领全城,歼敌1500多人,我方伤亡甚微。

在长期血与火的战斗中,颜德明增长了指挥作战的才能,逐渐成为我军优秀的指挥员。1948年初,东北民主联军改为东北人民解放军,颜德明调任东北人民解放军十纵队二十八师副师长,随部由吉林进入辽宁,在开原附近整训,为解放全东北作准备。

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我军围困锦州。为阻止驻沈敌军增援,颜德明奉命率二十八师八十三团参加解放新开原的战斗。他带领部队,冒着严寒,站在雪地里,在阵地上坚持指挥一昼夜,挫败多次增援之敌,解放了新开原。战斗结束后,颜德明已被冻僵,是战士们用担架把他抬下阵地,送进了医院。

1948年10月,锦州解放,沈阳之敌企图突围南下与辽西之敌会合,二十八师奉命担任诱歼廖耀湘兵团的任务,在黑山、大虎山一线设防。二十八师在师长贺庆积、政委晏福生、副师长颜德明、刘子云的率领下,克服重重困难,在黑山构筑起一道坚固的石头工事,严阵以待。

黑山阻击战在10月24日上午打响,敌二〇七师及1个旅向101高地发起猛攻。黑山城东是一片高地,其中101高地最为险要,东可控黑山县城,西扼沈山公路,因此这里必然成为敌我争夺的要地。坚守高地的八十四团二营连续打退敌人三次冲锋。第四次攻击时,敌军采取地面用炮火轰击,空中飞机猛炸的战术,将高地的工事几近摧毁,我军伤亡严重,101高地终落敌手。师长贺庆积与颜德明商量后,决定启用预备队,不惜一切代价夺回101高地,当日傍晚,八十二团经半小时浴血奋战夺回101高地。但是形势仍然十分严重,师长贺庆积和颜德明命令各部连夜赶修工事,并于清晨4时亲临前线指挥战斗。

上午8时,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101高地新筑工事被敌人的重炮再次摧毁过半。之后,敌王牌军新六军一六九师连续发动四次攻击,101高地上所有工事已荡然无存。午后,坚守101高地的一个营只剩下百人左右,不得不奉命撤出阵地。为了夺回101高地,颜德明指挥两个团一个营,于下午6时再次向101高地发起猛攻,战士们分数路冲上高地,开展近战,仅用半小时夺回了101高地,其余高地也重新回到我军手中。

两昼夜的激战,二十八师完成了阻击任务,使廖耀湘兵团南逃的梦想成为泡影。这时整个辽沈战场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军主力继续进入黑山、大虎山一线,使廖耀湘兵团完全陷入了重围。

26日我军开始全线反击,颜德明指挥两个团的兵力从黑山的正面投入反击,将敌人207师一个团全部歼灭。

随着黑山阻击战的胜利结束,11月2日辽沈战役宣告结束,东北全境获得解放。此后,颜德明又率部参加了平津战役,直到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5月,颜德明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七军一三九师代理师长,不久任师长。7月四野南下,一三九师为先头部队,首攻湖北宜昌。战斗十分激烈,我军缺少重型武器,颜德明指挥部队与敌血战,终于歼灭宋希濂的防守部队,解放了宜昌。9月又挥师湘北,解放慈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了解放祖国全境,肃清残匪,颜德明人未解甲,马未卸鞍,又率部踏上新的战斗征程。

1949年10月颜德明率一三九师进军湖南大庸,追歼逃敌宋希濂部一一二军。10月中旬部队到达大庸西郊,做攻城准备。大庸城三面被澧水环绕,河宽水深,城东、北大路已被我军主力堵死,只有城西被颜德明的先头部队四一六团三营占领。所以颜德明果断地命令三营,要集中兵力,快速到达校场街西的山脚下构筑工事,截断敌人的唯一退路,不许放走一个敌人。

下午6时,三营刚刚做好战斗准备,果然如颜德明所预料的,敌一个团成纵队向校场街镇口集结。趁黑夜来临之际,我一连分四路向敌人猛攻,一举歼敌一个先头营共300多人。战斗打响以后,校场街成了主攻方向。我军攻进城后,同敌展开争夺战,终于攻占了敌军部,俘敌将校军官20多人,大部队陆续进城,残敌全部被歼,俘敌包括军长张绍勋在内5800多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辎重等。

11月,一三九师奉命入川作战。四川素称“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行军十分困难。颜德明率部顶风冒雨,越岭翻山,坐骑摔伤了,他步行,脚肿了他拄拐,连续行军45天,一路上颜德明指挥部队边走边打,历经良河、鸭子塘、涪陵等战斗,每战必胜,并在白涛镇活捉敌十四兵团中将司令钟彬,在两河口俘敌二0四团团长吴柏平。一三九师在二野陈锡联兵团司令员的指挥下,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完成了解放重庆的任务,受到二野首长刘伯承、邓小平的嘉奖。

1950年1月颜德明又奉命带领部队由四川回师入湘剿匪。完成剿匪任务后,颜德明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学习不到3个月,又接到入朝参战的命令。3月28日颜德明率部出发,4月中旬抵达朝鲜前线,任四十七军一三九师师长。

在朝鲜战场,颜德明指挥一三九师,完成抢修安顺军用机场等一系列任务,于当年8月开始执行保卫板门店和平谈判的艰巨任务。

在谈判期间,美帝国主义妄图以军事压力夺取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便调遣其精锐骑兵第一师、第五师、空降一〇一师、土耳其旅,在临津江畔发动了所谓秋季攻势。敌攻势之猛实属罕见,每天倾泄在一三九师阵地的炮弹和飞机炸弹数十吨甚至上百吨。一三九师经受住了猛烈攻势,尤其四一五团打得更为出色。颜德明在指挥战斗中表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与才能。他连续50多个日日夜夜,累了打个盹,饿了冲点奶粉充饥,终于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粉碎了美帝国主义的所谓秋季攻势。在这次战役中,一三九师毙伤美军1.3万人,击毁坦克数辆,缴获各种武器数千件。为了表彰颜德明在秋季攻势中取得的成绩,朝鲜政府授予他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枚,三级国旗勋章一枚。1953年6月,他被晋升为四十七军副军长,同年10月1日,他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登上北京天安门城楼观礼台。

1954年颜德明从朝鲜回国,不久被送到广州军区文化补习学校学习,其后再次入读南京军事学院。1957年结业后仍任四十七军副军长,1961年任广州军区装甲部队政委,1964年调任四十七军军长,先后奉命出国到越南、老挝实地视察,做抗美援越斗争的准备工作。1965年调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后任副司令员。

颜德明在战争年代南征北战,英勇作战,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在和平时期他仍然勤勤恳恳地学习,兢兢业业地工作,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高尚情操、优良作风和革命精神,至今仍为众多的同志、战友铭记于心,引为楷模。

颜德明好学不倦,刻苦认真。他幼时家贫没上过学,参军后在战争、工作之余努力学习文化、学理论。在湘西剿匪的艰苦环境中,他仍坚持读书。不认识的字就顺手写到身旁的家具上,然后再逐一查字典记熟,他屋内的桌、椅、床上几乎写满了字。在广州军区文化补习学校和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期间,他认真听课,潜心钻研,几乎没休过节假日和星期天。在南京军事学院结业时,他获得校长刘伯承颁发的“学习成绩优异”奖章,被评为优秀学员。可是刚考完试,他就累病了,连毕业典礼都未能参加。刻苦学习使他提高很快,在部队里不少人称他为“活字典”。

在战争年代,颜德明体贴战士疾苦,视战士为亲人,行军时他的马经常是伤员和女同志们骑着;打仗他身先士卒。在东北作战时,一次他听说有10多名战士被敌人抓去要活埋,他率部浴血解救,终于消灭了敌人,救出了被抓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他不管调到哪里,哪里的同志都和他心贴心,有事愿找他谈,有苦愿向他诉。战士求他,能办的他都尽力去办。就是在重病缠身住院期间,他仍不忘群众,经常向医生请假去看望基层的同志。他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也惦记着他,有的同志讲“几天不见他就想他”。

无论是战争年代或是和平时期,颜德明始终严以律已,从不搞特殊化。在生活上他只求温饱,不讲享受。他胃病很重,每天要少吃,为防止别人特殊照顾,他每次下基层都自己带小锅煮粥吃。1970年他去温泉疗养,按级别可独住军区招待所一栋小楼,可他却住进地方招待所。他说军区招待所归我管,住进去容易招来特殊照顾。他对子女要求的更严,从不以职权、凭关系为他们办一点儿事。他有5个孩子,自己从没为他们的工作安排、调转或其他事情说过一句话,求过一次情。一次,他大孩子要赶火车回部队,可是孩子脚划破流血,天又下着雨,他爱人想让孩子搭他的小车去车站。他说:“孩子应该多吃点儿苦,不要有一点特殊”。孩子到底还是乘公共汽车去了火车站。

颜德明工作勤恳,孜孜不倦。他身体好时拼命工作,经常中午不休息,晚上到深夜,有时夜间只睡一、二个小时。几十年的操劳、奋斗,使他患上了许多种疾病,他常常是带病工作,就是在住院期间也忘不了工作,仍然躺在床上听汇报、作指示、提建议。有一次住院时他带病冒酷暑下部队,因劳累过度而使他病情恶化,经一周抢救才脱险。

我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忠诚战士、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颜德明终因积劳成疾,久治无效,于1985年8月4日在广州逝世,享年68岁。

(安玉荣、长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