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前身还是来源 ——东北抗日联军与东北抗日义勇军关系论析

2021-09-07

东北抗日联军与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关系问题,是东北抗联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准确把握东北抗日联军的根本性质意义重大。围绕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关系,目前学术界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前身说:认为东北抗日义勇军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前身,东北抗日联军全部是在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基础上发展来的。这种说法比较普遍,具有代表性。

二是包含说:认为早期东北抗日义勇军是东北各种名义抗日武装的总称,其中就包括党领导和创建的十余支抗日游击队(东北抗联的前身),因此,东北抗日联军是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一部分。举证认为田汉、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描述的是东北各界民众抗战的情景,义勇军进行曲不可能排除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抗日情景,所以义勇军应该包括党领导的抗日武装。

三是并存说:认为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东北抗日联军一样一直坚持到抗战后期,东北抗日义勇军才是东北抗战的主体,起决定作用,而东北抗日联军所起作用是次要的。近年来有一篇颇有影响的文章——《还原历史真相:东北抗日义勇军》,被新浪、网易、百度贴吧、西祠胡同等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此文极力夸大义勇军在东北抗战中的主体地位,降低东北抗联的作用。错误地说东北抗日联军的组建时间是1936年2月至1937年12月,坚持抗日到1940年前后,而义勇军成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也坚持到1940年前后,因此比东北抗联抗战时间早得多,所以东北抗日义勇军才是东北战场上抗敌的主体。

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东北抗日联军与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关系做简要论析。

一、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概念

东北抗日联军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是中国人民抗日军队的组成部分。东北抗日联军成立于1936年2月,但它的前身是我党领导的在东北各地成立的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曾经发展到11个军,3万余人,其中,第一、二、三、六、七等军是在反日游击队(共产党领导)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四、五两军是在王德林的救国军、李杜的抗日自卫军余部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八、九、十、十一军是在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的基础上建立的。东北抗联坚持抗战14年,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牵制了日军入关,有力地配合了关内战场,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整个敌后战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东北抗日义勇军是东北沦陷初期以旧军队为基础的自发抗日武装力量的总称,并没有统一的组织和指挥系统。作为义勇军的基础的旧军队,原来都是东北军的正规部队,它们抗击日寇的举动不仅是自发的,而且也是同当时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相违反的。同时,这些部队在抗击日寇的过程中,又收纳了大量的民间武装力量和各阶层的抗日群众。因此,这些部队虽然有一部分仍然保持着正规军的番号,但是实质上已经不再是国民党政府和东北地方当局统率之下的正规部队,而成为一支以旧的正规军为基础包括民间武装力量和抗日群众参加在内的自发的抗日武装力量。在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兴起、发展壮大和抵抗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对义勇军的武装抗日进行了积极的思想发动,而且还派出大批党团员和进步人士深入到东北各地区发动群众组建义勇军,直接创建领导了部分义勇军部队,对义勇军抗战起到了积极的领导和支持作用。

可见,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抗日义勇军是性质完全不同的武装。但他们之间又具有关联性,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曾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二、中国共产党先声号召民众抗日救亡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积极号召东北及全国人民武装抗日。由于国民党当局奉行不抵抗政策,主张对日妥协,放弃武装斗争,寄希望于国联调停等,导致悲观情绪笼罩东北大地,给许多有志之士造成思想上的迷茫。正是中国共产党积极号召东北以及全国人民武装抗日的思想发动,才激发了东北社会各界投身到武装抗日的滚滚洪流之中,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在全国兴起。在中国共产党武装抗日的号召影响以及张学良的支持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辽吉黑热民众抗日后援会等一批东北抗日救亡组织先后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是由冯基平(冯乃革)、高体乾、张希尧、张文藻、夏尚志等部分中共地下党员秘密参与,由卢广绩、高崇民、阎宝航、王化一、车向忱、黄显声等军政界和其他爱国人士牵头组建的全国主要抗日救亡团体之一,于1931年9月27日在北平成立。救国会的主要成员,许多都是受共产党的武装抗日号召影响的爱国人士。1932年4月26日,朱庆澜在上海成立了东北义勇军后援会,后来改称辽吉黑民众抗日后援会,同年8月,后援会迁至北平。为便于对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救国会和后援会两个机构于11月中旬合署办公,同时成立了东北抗日义勇军司令部,由朱庆澜任总司令。爱国人士朱雾青在辽西组建了东北国民救国军总监部。这些抗日救亡组织成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主要领导机构。

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民众抗日武装遍及辽、吉、黑、热河四省。有义勇军、铁血团、大刀会、红枪会、抗日大队、讨日光复军等,史学界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虽然,中国共产党直接创建领导的是小部分抗日义勇军,但正是共产党广泛的思想发动,才进一步激发了各界爱国人士自发的抗日热潮,使东北抗日义勇军不断发展壮大。

三、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抗日义勇军关系的演进

第一阶段:东北抗日义勇军前期(1931年9月至1933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和义勇军的关系是交叉、平行。

当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刚刚兴起之际,中国共产党就对迅速兴起的抗日义勇军给予高度重视,指出对东北抗日义勇军的运动,“我们党的任务是加入这一战争,夺取这一战争的领导”。这里表达两个意思,一是加入这一斗争,二是争取领导这一战争。领导这一战争,首先必须加入这一战争,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东北抗日义勇军运动的基本立场和态度。1931年10月,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以伍豪为笔名在党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周报》第20期发表了《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满洲与我们党当前的任务》,号召“在东北的党组织要武装抗日,在东北必须发动民族革命战争来反对日寇,驱逐日寇出东北”。中共满洲省委经过认真学习后,统一了认识,罗登贤与周保中、赵毅敏、杨林等一起起草了《抗日救国武装人民群众进行游击战争》这一纲领性文件,并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但由于当时党在东北的力量还很弱小,再加上党内“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思想的影响,就决定了我党没能成为义勇军的领导力量。在东北抗日义勇军走向低潮之后,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到要坚持东北的抗日斗争,必须成立党直接领导下的抗日武装的重要性。

首先,争取义勇军转变为自己领导的抗日武装。根据中央指示,在义勇军抗日斗争开始之时,中共满洲省委以及中共河北省委、中共北平市委等,就派出党的干部和许多共产党员、进步青年到这些队伍中去,推动他们的抗日斗争,争取他们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抗日救国。共产党员周保中、李延禄、胡伦、张建东等就曾在救国军中工作,掌握了一部分队伍,当东北义勇军大遭到重大打击,大部溃散后,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有一大部分是在义勇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国、第五军就是以李延禄、周保中在“救国军”中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次,党直接派党员到各地,依靠地方党组织建立自己的抗日武装。从1932年初开始,中共满洲省委陆续派省委军委书记杨林、杨靖宇到南满,中共大连市委书记童长荣到东满,省委军委书记赵尚志到巴彦、珠河,省委秘书长冯仲云到汤原,进行创建抗日武装的工作。在义勇军失败后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人先后在南满、东满、北满和吉东地区创建了磐石、巴彦、海龙、延吉、和龙、珲春、汪清、安图、汤原、饶河、珠河、密山、宁安等十几支抗日游击队。这些游击队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凭借简陋的武器,依靠游击队员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顽强的斗争。在游击队活动的区域,清除了敌伪的统治,建立了抗日组织和抗日政权,形成了游击队赖以生存的游击根据地,从而使游击队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东北抗战出现了新的生机。所以说义勇军抗战的前期,东北抗联和义勇军的关系是交叉关系,即抗联部队有一部分来源于义勇军,而共产党派到义勇军的干部经过早期的抗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平行关系就是这一时期共产党建立的游击队尽管很弱小,但独立抗击着日本侵略者。

第二阶段:在义勇军后期抗战时期(1933年3月至1940年前后),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关系是领导、联合。

这一时期,面对义勇军的蓬勃发展,日本帝国主义不仅调动大量军队来消灭东北抗日义勇军主力,同时极力采用收买分化伎俩来破坏这一武装组织。到1932年10月,日军集中20余万日伪军进行大“讨伐”。到1933年上半年以后,东北抗日义勇军遭受重大打击,大部败散。退入苏联境内的人数有4万人,转入热河省人数有10万余人,而分散在东北各地继续坚持抗日斗争的人数有17万人之上。留在东北的义勇军有些仍保持原来的组织系统,有些则分散在各地的山林队继续抗战。

在当时,东北党组织的力量还比较弱小。特别是东北没有经历过大革命时期的武装斗争,党组织没有完全建立起自己掌握的武装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组织和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1933年,满洲省委积极贯彻中共中央要求建立全民族反日统一战线的“一二六指示信”方针,改编共产党领导的反日游击队为东北人民革命军,先后成立了一至六个军。1935年,根据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的精神,于1936年2月发表《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宣布东北人民革命军联军“一律改组军队建制为东北抗日联军”,同时表示“欢迎目前东北各反日武装军队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组织”。共同行动抗击日本侵略军。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抗日义勇军从1933年开始联合作战,到1937年得以发展,一直延续到1940年底。东北抗联和义勇军合作方式有以下三种:一是义勇军加人人民抗日武装的序列。有些义勇军和反日山林队愿意接受改编,加人人民抗日武装。如,抗联第八、九、十、十一军都是义勇军部队,抗联第一、第二、第三、第七军中也有不少义勇军加人。二是抗联与义勇军联合,共同抗战。三是义勇军接受抗联的指导。

可见,在义勇军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实际上已经成为各个抗日部队的领导者,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中流砥柱。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关系是领导、联合抗日义勇军共同抗日阶段。从1933年9月开始,到1936年1月,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陆续组成东北人民革命军等6个军共达万余人。1936年后,相继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至第十一军,共有3万余人。

四、正确理解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关系

正确理解东北抗联和东北义勇军的关系是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近一段时期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甚至一度有蔓延之势。在东北抗战史上,极力夸大义勇军的作用,认为义勇军才是东北抗日的主力,断章取义、武断地把党领导的东北抗联成立的时间1936年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抗日的时间,而之前东北抗联的前身反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的抗日斗争都给抹杀掉了,以此来蒙蔽不懂历史的人,为了把功课做足,他们不惜抬出一些义勇军老兵的回忆录,企图通过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进而动摇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根基。

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抗日义勇军都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地上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武装力量,但却是两支性质截然不同的抗日武装。东北抗日义勇军是群众自发成立的抗日武装。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

九一八事变后,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而中国共产党则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站在保卫中华民族生存的正义立场,发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号召。这一号召,最早正是通过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变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东北义勇军和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日前线英勇作战,后方人民群众大力支援。全国各阶层人民群众的各种形式的抗日活动与东北抗日战场的武装抗日汇成了一股强大的抗日救亡的浪潮。在1933年3月后,在义勇军遭到严重挫折和重大打击后,一部分义勇军并入东北抗联序列。东北抗联在党的领导下,由于它抗战坚决,纪律严明,爱护群众,逐渐为东北民众所接受。我党领导的抗联部队由小变大,从弱变强,成为东北抗日战场的主力军,他联合抗日义勇军及其他抗日武装,在14年的抗日斗争中消灭了大量的日伪军,扰乱、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的殖民统治,迟滞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进程。

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也是其根脉所系、魂魄所在。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是党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针对社会上各种歪曲历史的现象,作为从事党史研究的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党史对理论创新的推动作用、对宏观决策的资政作用、对凝聚共识的教育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用事实击破谣传和谎言,以正视听。这样,任何歪曲历史的谎言就会不攻自破,无处遁形。

(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