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党史研究>  综合研究

吉林省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贡献

2021-08-30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并令其海军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不久,美军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严重威胁我国安全。应朝鲜政府请求,1950年10月初,党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8日,毛泽东明确提出“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东北行政区为总后方基地”。19日,志愿军入朝作战。与此同时,国内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吉林省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作出了巨大贡献。

地理位置特殊。吉林省地处祖国边陲,东南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边境线长达1206公里。吉林省是志愿军入朝参战的重要通道,是中朝两国军队整休和伤病员救治的大后方,是大量军用物资储存和转运的后勤保障基地,也是朝鲜难民安置的临时安生之所。

物质基础较好。吉林省是重工业区,解放战争期间在珲春、白城子等地建立了多家兵工厂,军工业基础较好,为抗美援朝战场的枪支、弹药供应提供了条件;吉林省农业基础较好,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大豆、玉米、高粱等,可以保证军需民用;吉林省解放两年有余,国民经济已经有所恢复。

群众基础好。吉林省解放较早,土地改革完成得早并且彻底,党的群众工作开展深入,人民群众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又有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丰富经验,因此,具备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人力基础。

技术人员经验丰富。经过解放战争的锻炼,吉林省的铁路员工、医务人员等拥有丰富的战地经验和强烈的奉献精神,这是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有利条件。

独特的战略条件决定了吉林省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特殊角色。从1950年7月开始,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运动。全省人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抗美援朝斗争的史册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为战争的胜利作贡献。抗美援朝战争规模大,敌人投入了大量的飞机、舰艇,陆军机械化程度高,诸兵种协同作战。致使这场战争双方兵力投入多,最高时达300余万人,消耗伤亡也大。因此,需要源源不断的兵员补充和物资给养及时送到前线。1950年11月11日,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扩兵工作的指示》。全省广大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出现了许多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上前线的动人事迹。到1950年底,全省自愿报名参军者达7.9万人。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吉林省共派出53320人赴朝参战,其中,担架队员37636人,运输营1732人,汽车司机1713人,翻译7235人,武工队员1080人,各种技术人员1007人,各级干部2552人,其他人员365人。全省设立10个接待站,接待过往部队66.1万人,伤病员9.8万人,民工2.1万人,朝方家属0.2万人,合计78.2万人。

捐献钱款,拥军优属,为改善军事装备和鼓舞广大将士作贡献。抗美援朝战争中,敌我双方在军事机械化方面力量悬殊,敌机肆无忌惮地扫射轰炸,使我方人员和物资遭受极大损失。毛泽东指出:“为了保卫祖国免受帝国主义者的侵略,依靠我们过去和较为落后的国内敌人作战的装备和战术是不够的了,我们必须掌握最新的装备和随之而来的最新的战术。”为改变武器装备的落后状态,中国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三大号召”, 吉林省抗美援朝分会积极响应,组织发动订立爱国公约,捐献武器和优待军烈属及残废军人运动。到1951年底,全省70%以上的人口订立了爱国公约,共捐款710亿元,可购买飞机47架。在优待军烈属方面,子弟可免费入学,医治疾病给予半费或免费的优待。农村10万户军烈属的140万垧耕地都得到了助耕、代耕或包耕,对城市的军烈属通过安排就业、实物补助等方式,保障和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这些工作很好地消除了前方战士的后顾之忧,鼓舞了作战士气。

努力生产,丰富军需物资,为前线大规模向敌人进攻作贡献。抗美援朝战争,对后方物资供应依赖性极大。新中国刚刚建立,物资匮乏。为了保证抗美援朝前线的物资供应,从1950年10月开始,吉林省工业系统开展了爱国主义劳动竞赛运动。广大职工努力生产,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产新纪录,许多单位都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1951年4月,全省农村掀起了爱国主义丰产运动,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农业生产,搞好副业生产,交好粮、多交粮,支援抗美援朝战争。6月,全省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到11月末,已节约粮食114万吨。这不仅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进程,而且为支援抗美援朝提供了物质基础。从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仅长春市完成军粮加工任务就包括高粱米125000吨、豆饼68040吨,炒面1143759斤、煮肉20万斤、军需马料703吨,收购干菜35000斤。

肃清敌特,反细菌战,积极配合前线作战。侵略朝鲜期间,美军除在前方进攻外,还通过联络国民党潜伏特务、空投特工人员等形式收集我方情报,进行各种破坏活动。为了保证抗美援朝战争的顺利进行,1950年11月,省委在全省逐步开展了大张旗鼓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共逮捕反革命分子9180人,依法判刑4507余人。针对敌方空投特务,吉林省集中公安力量,在当地群众的积极配合下,先后捕获31人,击毙5人,缴获一批枪支、电台和物资,给美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到1952年,面对战场接连失利,为扭转败局,美军不顾国际公法,在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实施细菌战。1952年3月,省委响应中央号召,决定在各市县建立卫生防疫委员会及小组,动员全省人民积极行动起来粉碎细菌战。在这一运动中,全省新挖与改良水井159625眼,新修与改良厕所537171个,疏通沟渠2069601米,填平污水坑73007个,新建与清理下水道3905条,运出粪便1459232吨,捕鼠2064900只,堵鼠洞4439967个,捕苍蝇52800斤,药物灭蚤面积3638626平方米。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仅保证了人民健康,还配合了前方作战。

安置朝方人员,帮助朝鲜,为增强中朝友谊作贡献。中朝是唇齿之邦,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是发扬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支援朝鲜人民打击侵略者,保卫新中国。在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爱护朝鲜的一草一木,不拿朝鲜群众一针一线的军事纪律和政治纪律,赢得朝鲜人民的全力支持。在战争后方,我国政府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帮助朝鲜人民。1950年11月,吉林省接待了朝鲜人民军第七军团(约3万人),为其提供训练场地、军需物资等,保证其整训工作顺利完成;1952年,吉林省接受了抚养朝鲜难童7609人的任务,为其提供医疗、住宿、教育等各种条件,全省共建朝鲜儿童学院20余处;战争期间,东北电影制片厂协助朝鲜国立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东影厂不仅对其工作人员的生活做了妥善安排,还在人力物力上给予了大力协助。从1951年5月开始,他们利用东影厂设备共拍摄7部故事片和12部纪录片。这些工作为增强中朝人民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吉林人民普遍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了志愿军的浴血奋战,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中国人民为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并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 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